欢迎来到学霸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

媒介伊蚊防控面临的挑战与绿色治理策略

发布时间:2021-03-11 10:32 作者:原创 浏览:234

学霸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提供论文定制修改服务的网站,上10年的论文经验,无论是本科论文、硕士论文还是MBA论文,博士论文,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论文服务。以下是学霸论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一篇MPA论文MBA论文生物论文毕业论文范本,本文是关于媒介伊蚊防控面临的挑战与绿色治理策略,探讨媒介伊蚊防控面临的挑战、媒介伊蚊绿色治理新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动媒介伊蚊的绿色治理是新时代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对有效控制媒介伊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代写一篇硕士论文、MBA论文多少钱!
 摘    要: 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等媒介伊蚊传播的新发与再发传染病高发,我国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媒介伊蚊控制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随着新时代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和人们对生态友好与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绿色可持续成为媒介伊蚊防控的方向。本文对媒介伊蚊防控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并对媒介伊蚊绿色治理策略的提出、概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科学有效防治媒介伊蚊提供参考。

媒介伊蚊防控面临的挑战与绿色治理策略

  关键词: 媒介伊蚊; 防控; 绿色治理; 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re has been a high incidence of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s dengue fever by transmitted by vector Aedes worldwide,and the situ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e.Aedes vect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important i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and people's demands for eco-friendly and saf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reen and sustainability have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Aedes vect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In this paper,the challenges of Aedes vect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expounded,and the proposals,concepts,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gre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edes vector were discus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Aedes vector.

  Keyword: Aedes vect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re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世界大多数地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同时还是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黄热病等虫媒传染病的重要媒介[1]。目前登革热等绝大多数虫媒传染病的防治尚无特效药和有效疫苗,其防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病媒生物的控制以及切断传播途径[2]。对媒介伊蚊进行防治是控制相关虫媒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因具有快速和高效的特点成为首选的灭蚊手段。近年来随着化学药物的大范围、高剂量使用,蚊虫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将绿色可持续理念应用到媒介伊蚊防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媒介伊蚊防控面临的挑战

  1.1、 媒介伊蚊传播的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环境气候改变、全球一体化、人员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等,我国面临的蚊媒传染病输入和本地流行的风险日益增加[3]。1970年之前,只有9个国家经历了严重的登革热流行,但如今超过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9亿人面临登革热的危险[4]。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形势日益严峻,2019年云南、广东、江西、山东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发生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据预估,未来不同气候环境下,登革热风险将会向西、向北持续扩散,风险地区和人口数量也将大幅增加[5]。同时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风险,自2016年起连续3年出现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2016年广东恩平发现多例寨卡病毒病输入病例。

  1.2、 媒介伊蚊防控过度依赖化学杀虫剂

  面对日益严峻的防控形势,从专业机构到社会群众在媒介伊蚊防控整体认识上仍存在不足和偏差,防控手段与思路存在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尽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病媒生物防控工作需遵循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但长久以来都存在重视化学杀灭而轻视环境治理的问题,环境治理的治本理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贯彻执行,尤其是当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时更加依赖化学杀虫剂。2014年广东省全面开展的以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花费巨大,使用灭蚊药物达1 945 t,消杀面积达47 351万平方米[6]。2014年湛江市开展全市灭蚊行动,总计投入灭蚊药物约100 t,消杀面积达100 km2[7]。大量的化学药物喷洒于环境中,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随着公众对化学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对化学药剂喷洒的接受度也逐渐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1.3 、媒介伊蚊对杀虫剂的抗性增加

  现有的媒介伊蚊防控策略严重依赖化学控制,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将导致蚊虫抗药性的产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白纹伊蚊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8]。2014年广东省为控制登革热杀灭媒介伊蚊,短时间内使用了大量的杀虫剂,对比应急控制后期与2014年前的抗性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急剧升高,约30%被调查地区的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达到中抗水平,最高抗性倍数达38.69倍[9]。

  2、 媒介伊蚊的绿色治理策略

  2.1 、媒介伊蚊绿色治理策略的提出

  蚊虫治理历史久远,在古代人类就用烟熏、捕打等方式来驱除蚊虫。20世纪40年代有机化学杀虫剂问世前,清理孳生地是控制蚊虫的主要措施[10],此后,随着各种有机合成杀虫剂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各种杀虫器械、杀虫剂使用方法的改进,杀虫剂以其快速高效的蚊虫控制效果,被广泛应用。长期、大量、广泛地使用化学杀虫剂,不但使媒介伊蚊的抗药性增加,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20世纪70年代末,陆宝麟提出了蚊虫综合治理的概念,即“从蚊虫和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并根据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合理采用环境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以及其他手段,消灭蚊虫或把蚊虫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促进生产的目的”[11]。

  21世纪社会主义新时代,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较早地形成了绿色治理观,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精辟论断。蚊虫治理的思路也需要适时变化,创新防控技术以及防控理念。在综合治理思路的基础上,林立丰提出了病媒生物绿色治理的理念[12]。

  2.2 、媒介伊蚊绿色治理概念

  媒介伊蚊的绿色治理是以绿色协调价值理念为指导,将“人-环境-媒介伊蚊”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以环境治理降低媒介伊蚊的环境容纳量为基础,综合采用生态友好、对健康无害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等防控手段,安全、经济、易行、可持续地将媒介伊蚊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降低媒介伊蚊的环境容纳量是指通过环境治理,清除媒介伊蚊孳生的积水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媒介伊蚊生长繁殖环境容量,同时通过防蚊设施或装置,减少媒介伊蚊吸血和进入水体环境产卵繁殖,最大限度地抑制繁殖环境,达到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的目的;安全、经济、易行、可持续地将媒介伊蚊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是指采用的控制手段必须对人体健康安全无伤害、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成本低且效益好,措施可及且易于实施,可持续发展,能长期有效地将媒介伊蚊控制在不足传播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阈值以内。

  2.3 、媒介伊蚊绿色治理原则

  媒介伊蚊绿色治理原则是坚持政府组织、部门监督、单位负责、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以伊蚊孳生环境调查与监测为基础,宣传与动员群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清除和减少媒介伊蚊孳生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媒介伊蚊环境容纳量,综合应用社区管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防控措施,将媒介伊蚊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媒介伊蚊生态特点和孳生习性与人类社会环境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密切关联,当群众认识到媒介伊蚊来自哪里、对自己健康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危险时,才能增强居民参与孳生地清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每个人才能主动、及时发现和清理或处理室内外积水容器或环境,才能有效控制媒介伊蚊密度[13]。因此,掌握媒介伊蚊孳生等生态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传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蚊虫绿色治理的关键。

  3、 媒介伊蚊绿色治理方法

  3.1 、重视媒介伊蚊监测,创新监测技术和手段

  媒介伊蚊监测是蚊媒传染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对媒介伊蚊的科学防治以及蚊媒传染病的应急处置有着重要意义。应坚持以媒介伊蚊监测为基础,及时根据监测结果开展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同时不断创新监测技术和手段,如结合户外的蚊虫监测站和远程监控终端来实现蚊虫的自动监测,提升蚊虫监测的精确度和效率;利用高分遥感系统识别蚊虫的适生区,开展蚊媒风险监测与评估,提高蚊虫监测和控制的效率和质量等[14]。

  3.2 、坚持环境综合治理为基础,降低媒介伊蚊环境容纳量

  蚊幼虫的生长与繁殖离不开水,积水是蚊虫最主要的孳生地,正所谓“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开展孳生地清理和环境改造工作,能有效地减少蚊虫的孳生及其危害。绿色治理坚持以环境综合治理为基础,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城乡环境整治;彻底清除废弃的盆、罐、一次性塑料垃圾和各类小型积水容器;采用防蚊的水养花瓶、水缸加盖、下水道沉沙井安装四防装置;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有序等方式降低媒介伊蚊环境容纳量。对积水容器和下水道等孳生地进行防蚊改造的防蚊效果十分明显。在南京城区进行的一项综合治理研究表明,经过1年的孳生地清理以及健康教育,试验区孳生地下降率超过90%,伊蚊密度下降率超过80%[15]。持久有效的孳生地治理工作不仅能将伊蚊种群密度控制在较低阈值以下,在适宜伊蚊生长繁殖的季节到来时,仍可将其密度控制在预期范围之内[16]。

  3.3、 综合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防控手段

  绿色治理本着安全、经济、易行、可持续的原则,针对媒介伊蚊的特性,采用合理的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手段,组成一整套系统的、有效的防控方法和措施,将伊蚊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3.3.1、 物理防治

  通过利用蚊虫的习性而基于声、光、电等物理技术设计的驱蚊或除蚊设备来防治蚊虫。如采用蚊帐、纱窗等方法阻断蚊虫与人接触的机会,也可通过声、光、电以及气味等诱杀蚊虫,如紫外诱蚊灯和二氧化碳捕蚊器等[17]。

  3.3.2 、生物防治

  主要有2种思路:一是寻找并利用蚊虫的天敌,创造适合天敌生存和繁殖的环境,达到增加天敌数目、减少蚊虫种群密度的目的。在水体中放养柳条鱼等食蚊鱼类以及利用褐尾库蚊对白纹伊蚊幼虫进行捕食[18],可有效地降低水中孑孓的密度[19]。

  第二种思路是通过病原微生物来控制蚊虫,主要包括能够使得成虫致病、死亡或者使得幼虫无法生长发育的细菌、病毒、真菌和病毒等,包括苏云金杆菌和沃尔巴克氏体等。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具有广谱、速杀以及对非靶向生物和环境安全的特点,已经有粉剂、颗粒剂以及缓释剂、悬浮剂等剂型在全世界推广使用[20,21]。在Bti悬浮剂杀灭白纹伊蚊幼虫的实验中,Bti对Ⅳ龄初以下幼虫有100%的杀灭效果,且持效期达到10 d[22]。沙市城区连续10年使用Bti乳剂进行蚊虫防治,第5年成蚊叮咬密度下降89.3%,第10年下降98.19%,防治效果十分显着[23]。

  沃尔巴克氏体能够诱导雄蚊宿主产生胞质不相容性,使得感染了沃尔巴克氏的雄蚊个体与未感染的雌蚊个体交配无法成功产生后代。通过有规律、有计划地释放大量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不育雄蚊可以达到蚊虫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的效果[24]。郑小英等团队从2015年开始,在面积25万平方米的沙仔岛上每周释放10 000只不育雄蚊,持续3年,白纹伊蚊雌蚊数量和卵孵化下降率达到94%,压制效果达到90%以上[25]。

  3.3.3、 化学防治

  烯虫酯作为保幼激素类似物通过干扰生长过程抑制幼虫化蛹和羽化,用于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26]。对非靶向生物安全性高且在环境中易降解,降解产物无毒。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非杀生性农药,烯虫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新西兰从2000年开始应用烯虫酯块剂和颗粒剂对不同类型的孳生地进行处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同时保障健康、环保和社会效应的前提下,成功根除了输入性蚊虫[27]。吡丙醚也为保幼激素类,作用机制与烯虫酯类似,具有高效、用药量少、持效期长及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特点[28]。根据目前为止的资料,蚊幼对吡丙醚产生抗性的风险很低。在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现场实验中,经10 μg /L浓度的吡丙醚处理试验组的幼虫最终羽化率为0,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羽化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9]。

  使用新的药物释放技术能有效降低化学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如水基超低容量烟雾喷洒技术作为控制伊蚊的空间喷洒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控制伊蚊密度,与传统油溶剂相比,无难闻刺激气味,成分漂移到环境中容易蒸发,在喷洒作业中更为安全,对环境更加友好[30]。

  3.4 、开展群防群控

  绿色治理的主体除了政府、专业机构等以外,还包括社会公众,绿色治理的成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积极的社区参与能够有效减少幼虫指数和疾病患病率[31]。在伊蚊的绿色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蚊虫绿色治理宣教活动,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等,增强群众的绿色治理观念;同时动员全体居民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翻盘倒罐清积水,推动专业防控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等。

  4 、结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媒介伊蚊传播的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对媒介伊蚊的防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综合治理策略并不能完全满足对环境友好、健康无害的要求,蚊虫防治的未来一定是向着安全、高效、绿色、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探讨媒介伊蚊防控面临的挑战、媒介伊蚊绿色治理新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动媒介伊蚊的绿色治理是新时代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对有效控制媒介伊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越来越多绿色灭蚊方法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让我们对媒介伊蚊的绿色治理充满信心。我们应进一步强化绿色治理理念,开展绿色治理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为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提供保障。
学霸论文网是一家专业提供论文定制修改服务的网站,上10年的论文经验,无论是本科论文、硕士论文还是MBA论文,博士论文,我们都能为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论文服务代写一篇硕士论文、MBA论文多少钱!

  参考文献

  [1] 陈宗晶,邢烽,张丽菊,等.广东省雷州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现状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8,29(6):46-49.
  [2] Osorio JE,Velez ID,Thomson C,et al.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live attenuated tetravalent dengue vaccine (DENVax) in flavivirus-naive healthy adults in Colombia:a 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phase 1 study[J].Lancet Infect Dis,2014,14(9):830-838.
  [3] Zhong YB,Qing X.First case of laboratory-confirmed Zika virus infection imported into China[J].Chin Med J (Engl),2016,129(16):2013-2014.
  [4] Brady OJ,Gething PW,Bhatt S,et al.Refining the global spatial limits of dengue virus transmission by evidence-based consensus[J].PLOS Negl Trop Dis,2012,6(8):1760.
  [5] 刘起勇.我国登革热流行新趋势、防控挑战及策略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1):1-6.
  [6] 梅雪卿.广州城管委.去年“打蚊子”花费近2亿元[EB/OL].(2015-01-17)[2015-01-21].http://news.163.com.forest.naihes.cn/15/0117/05/AG4VU3G200014AED.html.
  [7] 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场八百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保卫战:湛江市卫计系统防控登革热侧记[EB/OL].(2014-10-10)[2015-01-21].http://www.gdaw.gov.cn.forest.naihes.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5946.
  [8] 赵春春,朱彩英,贾清臣,等.2017-2018年我国不同区域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2):126-132.
  [9] 段金花,蔡松武,吴军,等.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7,28(2):141-143.
  [10] 孟凤霞,王义冠,冯磊,等.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1):4-10.
  [11] 陆宝麟.蚊虫综合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2] 林立丰.新发与再发病媒传染病流行现状与病媒生物防控对策[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0,26(3):193-196.
  [13] 周明浩.城市蚊虫综合治理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14] 王勇,曲玉冰,庄大方,等.基于高分遥感的广州市登革热蚊媒适生区识别[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8,15(2):145-151.
  [15] 高国顺,高生华,赵俊英,等.爱国卫生运动在蚊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5):489-491.
  [16] 周毅彬,赵彤言,冷培恩.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1):3-6.
  [17] 李剑泉,沈佐锐,刘志桥.二氧化碳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4(3):165-167.
  [18] 黄晓,李超,李军,等.褐尾库蚊捕食白纹伊蚊的初步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1):51-54.
  [19] 李鸿宝,徐宏,张爱凤.居民小区设置柳条鱼诱蚊缸实验效果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32.
  [20] Su T,Mulla MS.Field evaluation of new water-dispersible granular formulation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sp.israelensis and Bacillus sphaericus against Culex mosquitoes in microcosms.[J].J Am Mosq Control Assoc,1999,15(3):356-365.
  [21] Su T,Mulla MS.Microbial agents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sp.israelensis and Bacillus sphaericus suppress eutrophication,enhance water quality,and control mosquitoes in microcosms[J].Environ Entomol,1999,28(4):761-767.
  [22] 易建荣,林立丰.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杀灭白纹伊蚊不同龄期幼虫实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3,9(2):15-18.
  [23] 袁方玉,夏世国.沙市城区连续10年应用微生物制剂控制蚊虫的效果评价[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7,8(6):424-427.
  [24] 杨翠,奚志勇,胡志勇.应用沃尔巴克氏体通过种群压制阻断蚊媒病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1):113-116.
  [25] Zheng XY,Zhang DJ,Li YJ,et al.Incompatible and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 combined eliminate mosquitoes[J].Nature,2019,572(7767):56-61.
  [26] 苏天运.生物理念杀蚊幼剂的历史与现状及未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1):1-5,9.
  [27] 曹淦,吕旭峰,李海燕,等.S-烯虫酯在新西兰根除输入性蚊虫中的应用[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24(3):299-302.
  [28] 周小洁,张勇,付学锋,等.吡丙醚对白纹伊蚊幼虫杀灭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8,12(1):7-8.
  [29] 徐仁权,刘洪霞,冷培恩,等.0.5%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4):297-299.
  [30] 刘礼平,蔡松武,吴军,等.水基烟雾机烟雾喷洒技术杀灭白纹伊蚊效果研究:第六届国际蚊虫及虫媒病监测和防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医学昆虫学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9.
  [31] Castro A,Víctor,Solís P.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s for Aedes aegypti contro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BMC Public Health,2017,17(S1):384.

 
版权声明:本文由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_学霸论文网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uebalw.com/bylw/2518.html